台灣香蕉從六月初起進入盛產期,市面零售價格由去年每台斤80元的高價,跌至目前大賣場每台斤12元的空前低價(換算每根中型香蕉約3至4元,但小七一根香蕉仍賣20元丶全聯14元都是例外),跌幅八倍,看來跌勢尚未休,而另外有一種剛開始進入盛產期的紅白肉火龍果,也和香蕉成「難兄難弟」,品質好的尚可維持在每台斤二十多元,品質較差的就掉至十餘元,和初夏惨跌的高麗菜「菜金菜土」如出一轍,都是凱因斯所謂那隻「看不見的手」~供需原理在控制,再怎麼大有為的政府其實能力有限,只能短期支援促銷而稍緩跌勢,根本之道還是在於「產銷平衡」,但談何容易?
不同於香蕉是日治時代就有的農產品,紅龍果是從1973年由農友引進台灣後,到目前已有40多年了,曾經有很多人種植這種新產物,但栽培初期技術不良導致及品質不佳的情況,後來有所進步又面臨越南來的便宜紅龍果,讓多數的農友放棄了這個產業。但近十多年來又告「復甦」,如今從宜蘭到屏東,全台各地都有大面積的栽培。舉例來說,20年前,公賣局不再收購彰化二林所栽培的釀酒葡萄後,該地區原葡葡園幾乎全轉作為紅龍果,在台中市外埔亦是如此,冬季因為火龍果價格好,屏東恆春也有很多農友不再種植洋葱而改種紅龍果,這樣的轉作情況非常多,農作物「逐價而種」的現象非常普遍,也是一般所説「一窩蜂」,所以俗語說:「沒有三日好光景」就是逐價而種的循環惡果。
除了種植數量和產量會直接影響價格外,品質亦是價格因素之一,近年來台灣紅龍果的品種改良,除了改良場所在研究外,還有一些農友也積極培育新品種,紅龍果已經跳脫過去的單元口感,減少了消費者不喜歡的味道,從白肉到紅肉,還有粉紅肉,都讓消費者對紅龍果接受度越來越高。因此,農友在沒有多少經濟作物種類可選擇下,大量投入火龍果栽培,從官方資料來看栽培面積近3000公頃,但據説實際上應該快達到6000公頃。這樣的栽培面積讓紅龍果的價格猶如洗三溫暖,從七月開始價格波動不斷,由一公斤100多元跌到30元,甚至以下,農友對這樣的情況感到憂心。
回溯幾年前,火龍果站上高峰時,一顆品質良好重達一公斤的火龍果,單價可達150元,送禮自吃兩相宜,但近年佳況不再,量多而價跌,若大賣場出現一顆十元,也不用驚訝。
越南積極用政府力量在協助農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圖/王瑾妍攝
該如何來看這樣一個產業現象和未來趨勢?有「蔡十八」之稱的中興大學蔡東纂教授給農友的建議首要是「提升品質」,包括栽培管理技能,正確認識紅龍果的屬性、喜歡的環境、生長所需要的肥培管理、修剪、留果等等重要工作。目前台灣種植的面積六成是白肉,四成是紅肉,台灣所產的紅肉品種紅龍果和越南的相比較,口感上確實好很多,紅肉的競爭力應該是強的。就行銷方面來看,農民除了批發賣到市場外,小農直銷也是目前重要的通路。而參考越南外銷紅龍果的力道是以國家的力量在推動,經常參與國際食品展、蔬果展積極推廣,台灣以「國家隊」行銷農產品的力道就顯得弱了一些,另一個急起直追的中國,在過去幾年從台灣運過去的紅龍果苗也不少,且在相關國際展中也漸漸看到中國的紅龍果推廣,台灣只有在品質上(包括食品安全)大力提昇領先,才有國際市場競爭力,否則面對廉價勞動力,大概只能縮在國內而出不了國門。
中國火龍果也開始進軍國際市場。圖/王瑾妍攝
未來之計,要希望能夠讓台灣優質的紅龍果行銷全世界,就應先讓紅龍果的品質優良齊一,但如何做呢?就是全面提升農友的栽培管理技術,讓生產出的紅龍果品質不要落差太大。依據國際上對紅龍果的接受程度來看,由政府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品種給農友栽培,蓄積外銷能量。鼓(獎)勵貿易商積極將紅龍果推銷至國際市場,也希望農業行銷國家隊能夠積極投入行銷,讓國際看到台灣紅龍果,台灣火龍果才能在國際市場占一席之地,多元發展,而不是只能在灣國內擠來擠去,老是重演「供需失調」的歹戲。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引用自: https://tw.news.yahoo.com/-100027607.html樂澄童年書桌椅澄瑩兒童澄瑩書桌陪孩子長大澄瑩成長書桌澄瑩成長椅
留言列表